WEFV2626EFCEYYYB15VEF

 

內容簡介

  自七世紀以來,回教(亦稱伊斯蘭教)使成為中國文明中的一個重要且極具特色的組成部分。在這一千三百多年中,穆斯林經歷文化變遷、社會適應與族群認同,使之與華夏人群產生密不可分的共生模式。而此一模式在上世紀中葉隨著國民政府遷台,讓回教在台灣展開新的傳承與延續契機。近年來,由於國際局勢的衝擊與全球化的影響,使得台灣傳統的回教與穆斯林社群面臨著更多新的挑戰。本書為國內第一本有系統、且以全方位的視野,來檢視回教這近八十年來在台灣整體發展歷程的專著。並希望藉此達到回顧歷史、反思當代與展望未來三者結合的目的。同時,也期盼世人能透過台灣多元化的穆斯林經驗,來理解回教給人類文明所提供的正道思維,及其「兩世吉慶」的實踐意義。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趙錫麟

  撰寫︰緒論(部分)、第六章、第七章、結論

  出身山東青州穆斯林家庭,早年以經生身份赴利比亞求學,獲利比亞大學回教律法學院回教法學士。之後繼續前往沙烏地阿拉伯麥加大學回教律法學院研究所深造,獲教法學碩士、博士。現任台北清真寺教長、中國回教協會顧問、國立交通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世界回教聯盟最高會議理事。曾任中華民國駐沙烏地阿拉伯代表、駐利比亞代表。

張中復

  撰寫︰引言、緒論(部分)、第一章、第十章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士、國立政治大學邊政研究所碩士,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現任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副教授、北京中央民族大學特聘教授。曾任政大民族學系系主任、台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秘書長。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穆斯林民族史、西北穆斯林社會與文化、穆斯林民族志。著有專書《清代西北回民事變—社會文化適應與民族認同的省思》(2001)與多篇論文。

于嘉明

  撰寫︰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四章

  出身山東泰安穆斯林家庭,為在台第四代穆斯林。國立政治大學阿拉伯語文學系學士、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博士。研究與關注領域為台灣穆斯林社群、中國穆斯林少數民族、海外華人穆斯林移民等相關議題。曾任中國回教協會會刊主編,目前在美國加州舊金山灣區任職於美超微(Supermicro)電腦公司。

包修平

  撰寫︰第二章、第三章(第一節)、第十三章

  出身在台第三代穆斯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學士、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國際關係組碩士、英國埃克塞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巴勒斯坦研究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現代巴勒斯坦問題、當代伊斯蘭運動與西方穆斯林等議題。曾在香港中文大學伊斯蘭研究中心進行研究工作,現任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專案助理教授(2018-2019)。

徐立真

  本書編寫組執行秘書,撰寫︰第五章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學士、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研究及關注領域為中國青海跨族群的花兒集會,及其背後的社會變遷與現代化影響。於就學期間,多次前往青海海東地區,以歷史學為基礎,結合田野民族志資料, 進行相關研究。曾任出版社編輯、紀錄片執行製作,並承接政府出版品及人物口述影像紀錄等工作。現為自由文化工作者。

高磊

  撰寫︰第三章(第二、三節)、第八章

  出身北京穆斯林家庭,回族。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宗教學學士、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現就讀於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博士班。曾擔任政大伊斯蘭文化研究社社長、並服務於中國回教協會,負責協會歷史資料之彙集與數位化項目。主要學術關注為:明清穆斯林漢文著述、伊斯蘭與儒、釋、道交涉、台灣回教史等議題。

楊慧娟

  撰寫︰第四章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士、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現就讀於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士班。現任台北市北一女中教師,高中歷史科教學輔導教師。主要研究方向議題為當代中國多元化伊斯蘭教育、當代中國西北穆斯林文化復振運動、中國西北穆斯林NGO組織活動等。撰有碩士論文〈回族伊斯蘭教育的多元變遷與適應—以當代蘭州「穆斯林文化復振運動」為例〉以及數篇論文。

趙秋蒂

  撰寫︰第九章

  國立政治大學阿拉伯語系學士、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博士。曾任政治大學阿拉伯語文學系專任助理教授,現任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兼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中國西北穆斯林社會宗派現象、穆斯林民族問題與中東問題。著有專書《臨夏宗派—中國穆斯林的宗教民族學》(2012年)。另於阿拉伯民族、歷史、語言以及中國穆斯林民族與宗教相關研究領域發表數篇論文。
 

目錄

石永貴先生序

引言

緒論  回教的基本內涵及其傳入中國的歷史背景與軌跡
第一節 回教的基本內涵
第二節 回教傳入中國的歷史背景與軌跡
第三節 理解回教在台灣發展延續的當代意義

第一章 早期台灣回教的存續與當代大陸各省穆斯林來台定居
前言
第一節 回教傳入中國東南沿海的歷史背景與變遷
第二節 早期台灣回教的發展與在地化下的式微
第三節  當代大陸各省穆斯林來台定居
結論

第二章 中國回教協會的創建及其發展(民國27至38年)
前言
第一節 回協創建的歷史因素  
第二節 興教救國的回協(民國27至34年)
第三節 投入抗戰勝利後復員工作的回協(民國34至38年)
結論

第三章 中國回教協會在台灣的延續與拓展
前言
第一節 遷徙與適應:早期發展中的回協(民國38至64年)
第二節 凋零與新生:薪火傳承中的回協(民國65至77年)
第三節 改革與開放:多元互動中的回協(民國77至106年)
結論

第四章 中國回教青年會會務的延續與變遷
前言
第一節 根基脈絡─創建由來、宗旨與組織架構
第二節 相關會務─文化復振工作及其發展與變遷
第三節 回顧與前瞻─穆斯林文化復振現象的思考
結論

第五章 清真寺的修建、沿革與當代適應
前言
第一節 台灣光復:回教在台復甦的起點(民國34至39年)
第二節 在地發展生根:逐地落實的宗教場域(民國39至81年)
第三節 東南亞移工來台:當代跨國移動中的信仰展現(民國81年-)
結論

第六章 朝覲團與推動西亞回教國家外交及其成效
前言
第一節 簡介朝覲
第二節 中華民國回教朝覲團
第三節 朝覲團的國民外交及成效
結論

第七章 經堂教育與經生制度成果與評估
前言
第一節 回教的知識傳承觀念
第二節 我國的傳統回教經生制度
第三節 現代的回教知識的傳承演變及其在台灣的延續
第四節 回教教義闡述與認知的差異
結論

第八章 宗教生活與禮俗的現代適應及其挑戰
前言
第一節 回教喪葬禮俗的傳統與變遷
第二節 政教關係對宗教禮俗之影響
第三節 其他禮俗的傳統與變遷
結論

第九章 回教知識、語文的教學研究與學術傳承
前言
第一節 國立政治大學東方語文學系的沿革及教學環境
第二節 在語言教學中傳承回教知識
第三節 台灣高等教育開設回教知識傳授課程
結論

第十章 國內外研究台灣回教的成果及其討論
前言
第一節  傳統微型中國社會觀點下的台灣回教研究
第二節 當代多元形式下台灣回教研究的新興趨勢
第三節 台灣穆斯林自身觀點的投入與反思
結論

第十一章 泰緬雲南裔穆斯林來台定居發展的特色
前言
第一節 泰緬雲南裔穆斯林的發展以及遷台後的分布與生活概況
第二節 宗教實踐與穆斯林社群參與
第三節 在台灣定居發展的適應、變遷與前景
結論

第十二章 台灣穆斯林移居海外的現狀與認同變遷
前言
第一節 台灣穆斯林在海外的分布情形與發展態勢
第二節 遷徙抑或回歸:旅沙華僑穆斯林的案例研究
第三節 族裔與宗教的雙重少數:台灣旅美穆斯林的案例研究
結論

第十三章 外國穆斯林在台灣開展的新趨勢及其影響
前言
第一節 外國穆斯林在台灣的組成結構
第二節 外國穆斯林在台灣的發展模式
第三節 從一元走向多元的穆斯林群體
結論
 
第十四章 當代多元宗教事務的發展與創新

前言
第一節 清真認證的普及化與穆斯林友善環境的打造
第二節 歸信穆斯林的增加及其在宗教事務的投入
第三節 宣教活動與青少年事務的新契機
結論

結論   世局多變中的台灣回教及其展望
參考文獻
中文、阿拉伯文、羅馬拼音(或英譯)詞彙對照表
索引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735513
  • 叢書系列:
  • 規格:精裝 / 652頁 / 17 x 23 x 3.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本書分類:> > >

 

 

學習中醫養生知識,除了需要刻苦努力之外,還要掌握一些前輩們總結出來的方式方法。下面讓我來介紹學習中醫養的需要遵循的七個原則,學會這幾項原則,能讓您的學習過程事半功倍,終身受益。 1協調臟腑 ... 五臟間的協調,即是通過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生克制化的關係來實現的。有生有制,則可保持一種動態平衡,以保證生理活動的順利進行。所以說,協調臟腑是養生學的指導原則之一,應予以足夠重視。 2暢通經絡 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道。只有經絡通暢,氣血才能川流不息地營運於全身。《素問·調經論》說:"五臟之道,皆出於經隧,以行血氣,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所以,暢通經絡往往作為一條養生的指導原則,貫穿於各種養生方法之中。 3清靜養神 在機體新陳代謝過程中,各種生理功能都需要神的調節。故神極易耗傷而受損。因而,養神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素問·上古天真論》中說:"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強調了清靜養神的養生保健意義。 4節慾葆精 《類經》明確指出:"善養生者,必寶其精,精盈則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身健則病少,神氣堅強,老而益壯,皆本乎精也"。葆精的意義,於此可見。男女生殖之精,是人體先天生命之源泉,不宜過分泄漏,如果縱情洩慾,會使精液枯竭,真氣耗散而致未老先衰。所以,精不可耗傷,養精方可強身益壽,作為養生的指導原則,其意義也正在於此。 5調息養氣 元氣充足,則生命有活力,氣機通暢,則機體健康。《素問·生氣通天論》所說:"蒼天之氣清靜,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害也。此因時之序"。故四時養生、起居保健諸法,均以保養元氣為主。保養正氣,首先是順四時、慎起居,如果人體能順應四時變化,則可使陽氣得到保護,不致耗傷。在諸多養生方法中,都將養氣作為一條基本原則之一,而具體予以實施,足見養氣的重要。 6綜合調養 人是一個統一的有機體,無論哪一個環節發生了障礙,都會影響整體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所以,養生必須從整體全局著眼,注意到生命活動的各個環節,全面考慮,綜合調養。 7持之以恆 養生保健不僅要方法合適,而且要經常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不斷改善體質。只有持之以恆地進行調攝,才能達到目的。 這些前輩們在千百年來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都是難得的知識財富。掌握好的學習方法,能讓您在學習和實踐中受益良多。

 

 

WEFV2626EFCEYYYB15VEF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RMGNkxO.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812439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潭子八字劉海學生染髮推薦髮廊大雅解決布丁頭髮廊學生染髮推薦髮廊霧峰韓系厚瀏海專業剪髮推薦髮廊烏日染出滿意的髮色專業剪髮推薦髮廊
綠園道附近頭皮舒活護理上班族染髮推薦髮廊 台中南區隨性捲短短髮學生染髮推薦髮廊 歐美感挑染推薦台中染髮推薦龍井短龐克髮型推薦染髮店 神岡染髮推薦 台中專業剪髮台中南區韓式雲朵鬆鬆燙推薦染髮髮廊 神岡髮廊推薦專業染髮燙髮髮廊 台中北區染髮推薦大甲LOB髮型修改推薦髮廊推薦染髮店 新社如何維持頭髮的顏色推薦髮廊 Dcard推薦的台中護髮染髮燙髮推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網路大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